我很少在11點以後打文章,但今天一定要發洩一件事情
這是一個case study, 不代表每個人 但是你可以拿來當成一個借鏡 我不認識他所以我沒差
姑且稱呼他為活該人好了
活該人白天在外商工作是個FAE,最近剛轉成PM, 37歲,已婚,一個小孩四歲,老婆沒工作 (因為考量到保母費決定讓老婆不工作)
月薪68,000 *13個月, 在一間外商待了12年,英文能力普普,今天被裁員
活該人喜歡研究攝影,所以透過朋友介紹會有一些婚攝案子,自己也會花錢上課
活該人每個月要付房貸32,000,父母孝養5,000
所以帳面上假設一個月讓他有三場婚攝可以業外收入40000好了
在裁員前 年收入884, 000 + 婚攝一整年給他賺400,000好了 = NTD1,284,000
但花費基本房貸加孝養 NTD 37,000 *12 = NT 444, 000
基本開銷加養小孩 NTD 40,000 *12 = NT 480, 000
保險一家三口 NTD 70,000
如果不出去玩一切超省 加上婚攝案子超多 可以讓他一年存NTD 20萬沒問題(不算他花錢在買攝影設備上)
但這是超保守行為,所以到了37歲 被裁員的瞬間 ,要瞬間吃老本,其他稅啊啥的我都沒算進來
其實這不是重點,因為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生活的,所以很多人沒認真規劃過想過
卻發現人生必須一直一直工作到不能工作為止
(雖然社會現實也不太允許你這麼做)
看似一個簡單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幾件恐怖的事實在這個活該人身上
A:態度問題+腦子有洞
“37歲我不怕找不到工作啊” (嗯哼)?
“你幫我看有啥工作我要做PM” (不是你想做PM就可以做)
“婚攝副業喔,就朋友介紹啊” (嗯哼)。
“老婆現在顧小孩之後再找工作就好了啊” (你老婆的人生會被你害慘了)
“不用獵頭幫我看機會啦,找一找就有了“
我很生氣的事情是這種人在社會上應該是蠻多的
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他這些想法,
第一個:在一間公司待了12年被裁,做了reference check就知道你做人有問題,升不上去,態度問題,客戶不喜歡你,同事不愛你,主管不罩你,但你渾然不知。公司賺錢偏裁你,之前不裁你是因為反正也不會升你加上你便宜又堪用
第二個:PM做的事情不是你能掌控的你連FAE都做不好
第三個:副業不是只靠朋友介紹,是靠自己認真行銷不然你人脈用完了你就掰了
第四個:老婆是娶來疼愛的不是拿來當保姆機器的,也許老婆心甘情願也認同保母費太貴,但你有想過他好幾年都在家帶小孩之後怎麼可能找到好工作嗎
啊whatever 總而言之我很生氣的事情是既然每個人都會想職涯規劃
為什麼不想想什麼叫做家庭或個人規劃?
社會沒有繞著你轉,也是你自己把機會擋在門外,
一個健全的家庭一定要在基本財務狀態規劃好,夫妻兩人有共同目標或共識,
活該人的案例是,他認為他在為家庭打拼但其實他是自私的,朋友要幫忙他卻認為理所當然或是用不對的態度拒絕機會
老婆的人生看來就奉獻在家庭了,他一定心理有想做的事情但礙於現實不做了,
(因為我是走女人當自強派,所以我個人是無法接受必須靠另外一半過活的)
為什麼是活該人呢? 因為被裁員是他活該,他的公司同事不會同情他因為他有可恨之處
他的朋友可能會同情他,因為經過”包裝“ 以後他的離職原因都是公司的錯組織的錯
社會化這件事情是要一個人學會收斂,學會謙虛,學會真正的做人處事,
不是讓你會喝酒會出一張嘴會炫耀
我不認為這個人37歲社會化了
環境問題,周遭的朋友問題,
社會還是有貧富差距的,隨坡逐流這件事情已經old school了這位大哥
你加油,身為獵頭我也沒意願介紹你任何工作機會
在我朋友告訴我這個人的故事以後,
對了12年都會被裁員了,社會變很快
你確定你要在一間公司待超過10年?
還有能力跟做人處事哪個重要?
if u r still young.
fivewomen500@gmail.com